案例
UPDATE
2025-09-23
南极科考之旅:从澳大利亚到冰封大陆

8019a4ea00405647dbc5d27264d8f218.png

2024–2025年野外考察季,来自澳洲的科学考察团队在南极开展多项科学实验。本次考察由莫纳什大学和塔斯马尼亚大学联合组织,重点包括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样本采集和地震传感器布设,以深入研究南极冰川变化与冰动力学过程。

这段旅程从澳大利亚启程,途经南非,最终抵达“超现实”又“令人敬畏”的南极洲。科研团队表示这不仅是一次横跨大陆与冰原的冒险,更是一次揭示地球深远历史、监测其变迁现状的使命。

5e50525671b58442d115cd71e3f02b0d.png

本次科考的任务既艰巨又关键:首先小队在冰川系统采集岩石样本,重点寻找保存良好的基岩面或冰川漂砾,用于宇宙成因核素测年。

image.png

第二项重要任务是布设地震监测台站,用于监测冰川运动、冰震乃至远源构造活动。SmartSolo节点地震仪凭借其高可靠、低功耗和易部署等特点,成为本次极地环境科考的理想选择。设备在-40℃~+70℃的极端条件下均可以保持稳定运行,为科学家提供连续、高质量的地震数据。本次布设过程极具挑战,设备由雪橇运输,队员穿冰爪徒步危险地形,精确安装并配置系统,确保其在极寒环境中长期自主运行。

image.png

南极野外工作考验意志。日复一日的严寒、高强度作业,连饮食扎营都需加倍努力。但真正让这段旅程闪光的是团队协作精神。在-20°C共享帐篷,科研小队用冻僵的手指调试设备,成员之间各展所长、彼此激发。每一块样本、每一处传感器都是团队智慧的结晶。

image.png

此次考察中,小队还直接从野外现场开展科普交流,向公众介绍研究工作、提升对南极与南大洋的关注,并回答关于考察进展的提问。科研人员表示“其实真正的科学工作才刚刚开始。采集的岩石样本正进入实验室同位素分析阶段,而布设的地震传感器将持续采集数据,在未来数年为我们揭示南极冰下动态。通过这些工作,我们希望揭示南极冰盖过去的变化行为,改进未来海平面上升模型,并深化对这片冰封大陆构造活动的理解。

image.png

站在世界尽头,敲开半埋冰中的岩石,透过地震传感器感受大地的颤动——这一刻,既觉渺小,亦感与宏大世界的深切联结。南极不只是一片遥远的荒野,它是地球气候历史的重要档案库,也是未来变化的哨兵。这次南极科考旅程不止于科学使命,更是一次对人类韧性、协作力量以及认知世界变迁迫切性的深刻体验。衷心祝愿科考团队地质考察与地震数据采集工作顺利,取得圆满成功!